从室友那边,借了几本散文,有张小娴的、张曼娟的、九把刀的、还有刘墉的。。。
张小娴的“我们都是公主”,看了百多页,就无法继续了。因为她写的,都是爱情章节,她本身经历过的爱情以及她身边朋友的爱情。没经历过爱情的酸甜苦辣,我不能深切明白,也无法全情投入那些有关爱情的文字。也许是环境的影响,让我不再相信爱情,只肯相信亲情。从小到大,并不是没有幻想过自己是灰姑娘或者白雪公主,只是慢慢的长大,发现原来那些童话故事太美好了,美好得与现实世界有着巨大的鸿沟。
读了张曼娟的“永恒的倾诉”,找到了心灵上的某一片相似地。她看似不相信爱情里的承诺,某一个男友约她去看戒指,而她的理由是:“我不能戴戒指的,我的皮肤啊,不知道怎么搞的,一戴戒指就过敏啊,真是糟糕。。。”我喜欢她的理由。她说:“结婚证书是名正言顺做爱的通行证。”我非常同意。
她又说:“戒指让女人为男人付出了一辈子,当决裂时,男人索回戒指,女人的一辈子却已经索不回来了。”难道这不是现实吗?这还能不同意吗?
现时的爱情,很多追求的是“只在乎曾经拥有,不在乎天长地久”。这不是我的理念。说我保守吧。我承认。我就是无法忍受牵我手的那个人,不是我的终生伴侣。一辈子嫁不出去?没关系,我甘愿。这叫宁缺勿滥。自己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,不需迁就别人,不需理会别人,不会有意见不合,不会有争吵,不会有负担。闲时,可以逛逛街,看看电影,看看书,听妈妈发发牢骚,有钱的话,就去背包旅行,哇!多么的美好啊!
读着张曼娟的散文,嘴角会上扬。
曾经,我是图书馆管理员,借书的期限会比较宽,那时最喜欢就是把张曼娟的散文集都借回家阅读。因为她的散文能让我找到感觉,所以喜欢。
现在,读着她的散文,还是喜欢。散文里,有关眼镜的,让我有同感。小时候,会觉得戴眼镜很有气质,会很羡慕那些“四眼田鸡”,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戴眼镜。所以小时候的我,当妈妈买了一架电视时,我便喜欢近距离的看电视,妈妈怎么说都不听,就是喜欢坐靠近电视。终于,小学五年级时,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看清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时,便死厚着脸皮的缠着妈妈,让她给我配一副眼镜。那时的家境,真的很穷,一副百多零吉而且没有好看外形的眼镜,对我们家来说,是很大的负担。可是妈妈还是拿出了那笔钱,那笔钱是她一天做三份工的血汗钱,给我配了我的第一副眼镜。那时很高兴,觉得自己超有气质的。加上自己名字的寓意“含有千万种智慧”,突然觉得自己好聪明哦!!哈哈哈哈哈哈哈哈!!简直就是一个有气质的书生!!哈哈哈哈哈哈哈哈!!然而,越长大就越后悔了。因为我美丽的眼睛已经被遮盖了,变得了无神采。。。现在就算跟别人说我曾经有一对美丽的眼睛都不会有人相信了。。。唉。。。(现在的自己对以前的自己大大的摇头。。。)
算了吧,反正也习惯了眼镜的存在,就继续接受它永恒的陪伴吧。。。也许,这也是一种幸福吧。。。
姐姐~我也喜欢张曼娟的~以前在tun mamat时,因为过得好不开心,所以每天去图书馆看张曼娟的书度过的。可是忙碌却让我忘了我曾经喜欢过她的书。你让我记起了~(^o^)
ReplyDelete